劉備;一個最廣為人知的三國人物,也最為大家熟悉。但不知為何,藏在三國志裡面的真實劉備,也是跟大家的印象差距最大的一位!

你讀懂三國志了嗎?你認識真正的劉備了嗎?一起來看看三國志裡的真實劉備吧!讓大頭叔叔幫你讀通三國志!

 

1、劉備漢朝皇族血統與出道前狀況

先主姓劉,諱備,字玄德,涿郡涿縣人,漢景帝子中山靖王勝之後也。勝子貞,元狩六年封涿縣陸城亭侯。坐酎金失侯,因家焉。典略曰:備本臨邑侯枝屬也。先主祖雄,父弘,世仕州郡。雄舉孝廉,官至東郡范令。

先主少孤,與母販履織席為業。舍東南角籬上有桑樹生高五丈餘,遙望見童童如小車蓋,往來者皆怪此樹非凡,或謂當出貴人。漢晉春秋曰:涿人李定云:「此家必出貴人。」先主少時與宗中諸小兒於樹下戲,言:「吾必當乘此羽葆蓋車。」叔父子敬謂曰:「汝勿妄語,滅吾門也!」年十五,母使行學,與同宗劉德然、遼西公孫瓚俱事故九江太守同郡盧植。德然父元起常資給先主,與德然等。元起妻曰:「各自一家,何能常爾邪!」起曰:「吾宗中有此兒,非常人也。」而瓚深與先主相友。瓚年長,先主以兄事之。先主不甚樂讀書,喜狗馬、音樂、美衣服。身長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顧自見其耳。少語言,善下人,喜怒不形於色。好交結豪俠,年少爭附之。中山大商張世平、蘇雙等貲累千金,販馬周旋於涿郡,見而異之,乃多與之金財。先主由是得用合徒衆。

其實漢朝皇族之後這個條件並非極難滿足的一個條件,從西漢景帝到東漢獻帝大約300多年經歷了十幾代,光皇帝就換了快二十個!

我們持平算25年為一代,這樣就有十二代,而我們每代兒子數量保守點估算,平均一代三個好了,3的十二次方為50幾萬啊!光是一支苗裔傳下來就能達到此人數,漢景帝有十四個兒子,若把所有漢皇族苗裔算進去,人數勢必更多。因此若大頭叔叔說靈帝末年當時漢朝皇族後裔起碼有幾萬人應該不過分吧?

而當時劉虞、劉表、劉焉等較近支不說,其餘包含劉曄、劉琰等人也都是「宗姓」,也就是漢的皇族旁支後代。就像現在的孔子後代,如果所有旁支算進去,那數量是很驚人的!所以如果聽到有孔姓朋友說他是孔子第幾代孫,不需要驚訝也不需要不相信,因為這麼久傳下來,人數非常驚人的。

所以我們從三國志先主傳的內文可以看到,不只劉備,他們村中還有其他「同宗」,也就是劉元起、劉德然,甚至還有「宗中諸小兒」,所以說不定整村大部分人都姓劉,也都是漢皇室的旁支後代!所以劉備皇族之後身分,雖然有血緣上的優勢,但也不是什麼很了不得的事。

而劉備可以當盧植的學生,還可以跟公孫瓚等公子哥交朋友,這在東漢末沒有家世背景是做不到的。當然也必須要花錢交際應酬,然後劉備還養狗、養馬,還喜歡聽曲、穿華麗的衣服,甚至結交豪傑;怎麼結交豪傑?最少也要請人家吃飯吧?這些興趣在在都要花錢,即使同宗長輩有資助,也不可能全額補助劉備花天酒地的!而劉備的爺爺官至范縣縣令,他家世仕州郡,因此父親也是州郡裡的官員,即使劉備小時候父親就死了,但要說他家是貧戶級,實在很難說服大頭叔叔。

因此所謂的販履織席,大概是指小商號吧!畢竟為「業」跟為「生」是有差別的啊!所以劉備皇族之後的背景應該不假,而且沒有那麼窮,才有可能勉強擠進上流社交圈。

2、早期劉備的政治關係與背景

靈帝末,黃巾起,州郡各舉義兵,先主率其屬從校尉鄒靖討黃巾賊有功,除安喜尉。典略曰:平原劉子平知備有武勇,時張純反叛,青州被詔,遣從事將兵討純,過平原,子平薦備於從事,遂與相隨,遇賊於野,備中創陽死,賊去後,故人以車載之,得免。後以軍功,為中山安喜尉。督郵以公事到縣,先主求謁,不通,直入縛督郵,杖二百,解綬繫其頸著馬枊,五葬反。棄官亡命。典略曰:其後州郡被詔書,其有軍功為長吏者,當沙汰之,備疑在遣中。督郵至縣,當遣備,備素知之。聞督郵在傳舍,備欲求見督郵,督郵稱疾不肯見備,備恨之,因還治,將吏卒更詣傳舍,突入門,言「我被府君密教收督郵」。遂就牀縛之,將出到界,自解其綬以繫督郵頸,縛之著樹,鞭杖百餘下,欲殺之。督郵求哀,乃釋去之。頃之,大將軍何進遣都尉毌丘毅詣丹楊募兵,先主與俱行,至下邳遇賊,力戰有功,除為下密丞。復去官。後為高唐尉,遷為令。英雄記云:靈帝末年,備甞在京師,後與曹公俱還沛國,募召合衆。會靈帝崩,天下大亂,備亦起軍從討董卓。為賊所破,往奔中郎將公孫瓚,瓚表為別部司馬,使為青州刺史田楷以拒兾州牧袁紹。數有戰功,試守平原令,後領平原相。郡民劉平素輕先主,恥為之下,使客刺之。客不忍刺,語之而去。其得人心如此。魏書曰:劉平結客刺備,備不知而待客甚厚,客以狀語之而去。是時人民飢饉,屯聚鈔暴。備外禦寇難,內豐財施,士之下者,必與同席而坐,同簋而食,無所簡擇。衆多歸焉。

史書中很多隱晦與故意誤導的筆法,這樣寫的原因當然很難得知,我們只能從中間抽絲剝繭,才不會被誤導而接近真相一點。尤其這一段非常難讀懂,一不小心就會失之毫釐,差之千里。

例如上面一開始劉備率其屬從校尉鄒靖這一段,就是一個例子。

後漢書盧植傳中平元年,黃巾賊起,四府舉植,拜北中郎將,持節,以護烏桓中郎將宗員副,將北軍五校士,發天下諸郡兵征之。

就是說,當時盧植以北中郎將的身分帶著北軍中侯的五個校尉營,負責討伐北方;也就是幽州一帶的黃巾賊。

後漢書百官志

北軍中候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監五營。這時的北軍中侯好像是劉表。

屯騎校尉一人,比二千石。本注曰:掌宿衞兵。

越騎校尉一人,比二千石。

步兵校尉一人,比二千石。

長水校尉一人,比二千石。本注曰:掌宿衞兵。司馬、胡騎司馬各一人,千石。本注曰:掌宿衞,主烏桓騎。

射聲校尉一人,比二千石。本注曰:掌宿衞兵。司馬一人,千石。

右屬北軍中候。右屬:隸屬於。

而東漢時官方的正統編制的校尉,就是這北軍五校尉。所以鄒靖應該就是這五校尉其中之一,也就是討黃巾時盧植直屬的下屬之一。因此實際上劉備出道不是像演義給我們的印象,劉備率領義勇軍去投靠一個不認識的校尉,好像很可憐。其實劉備有企圖心,更重要是也有資源!劉備是帶人去找老師盧植尋求出道機會的!

因此應該是盧植的安排,劉備當上幽州冀州交界處中山國(郡)安熹縣的警察局長「安熹尉」,注,劉備傳中記安喜尉應是筆誤,後漢書郡國志中縣名為安熹。』

安熹縣位置.jpg

而安熹尉怎麼丟官的呢?我們也必須連著盧植一起看,盧植傳:帝遣小黃門左豐詣軍觀賊形埶,或勸植以賂送豐,植不肯。豐還言於帝曰:「廣宗賊易破耳。盧中郎固壘息軍,以待天誅。」帝怒,遂檻車徵植,減死罪一等。盧植因沒送左豐賄絡而丟官,甚至被判死罪。緊接著三國志中寫的就是督郵來安熹汰沙冒領軍功官員之名,很明顯,這是來汰換盧植人馬,劉備因此鞭打督郵後棄官,被官場鬥爭牽連而丟官。

而再接下來的三國志本文與裴注,就必須很謹慎的打碎再來拼圖了。

先看兩件事:1、劉備跟著都尉毌丘毅去丹楊募兵;2、靈帝末年,劉備跟曹操去沛國募兵。

以時間點看,這兩件事都是在靈帝末年。而都尉毌丘毅是何進派去的,曹操也是當時何進手下的紅人,既然都是何進要募的兵,又都有劉備在其中,很合理推斷,這是同一件事!此募兵隊伍從洛陽出發,途經沛國,在往丹楊的途中下邳遇到賊兵,劉備奮力作戰有功,當上了下密縣副縣長。下密縣,為青州北海國的一個縣

不過不知道有沒有朋友跟大頭叔叔一樣好奇,劉備怎麼會跟何進與曹操混到一起了呢?因為劉備在安熹丟官後,去京城洛陽找門路了!可能是要搭救盧植,也可能是單純想找出路,英雄記裡的「靈帝末年,備甞在京師」,就可以清楚說明這件事情;當然,盧植的學生要跟當時反宦官派領袖何進牽上線,應該不會太困難。因此雖然下密丞官位層級不高,但劉備也算是混進國舅何進的圈子內了。

所以其實劉備與曹操也是淵源頗深!

高唐縣與下密縣.png

接下來的事就有趣了,我們來拚湊一下:

1、典略曰:平原劉子平知備有武勇,時張純反叛,青州被詔,遣從事將兵討純,過平原,子平薦備於從事,遂與相隨,遇賊於野,備中創陽死,賊去後,故人以車載之,得免。後以軍功,為中山安喜尉。

2、後為高唐尉,遷為令。

其實這也是同一件事,典略記的安熹尉應該是誤記。為何呢?

因為黃巾起義是在靈帝中平元年,而張純、張舉叛亂則是在中平四年,劉備當上安熹尉是討伐黃巾時,中平四年跟張純作戰,高唐一帶才是當時與張純等作戰的主戰區!

後漢書劉虞傳:前中山相張純私謂前太山太守張舉曰:「今烏桓旣畔,皆願為亂,涼州賊起,朝廷不能禁。又洛陽人妻生子兩頭,此漢祚衰盡,天下有兩主之徵也。子若與吾共率烏桓之衆以起兵,庶幾可定大業。」舉因然之。純又使烏桓峭王等峭音七笑反。步騎五萬,入青兾二州,攻破清河、平原,殺害吏民。朝廷以虞威信素著,恩積北方,明年,復拜幽州牧。虞到薊,罷省屯兵,務廣恩信。

高唐縣在平原郡,張純與張舉叛亂時一路打到平原,而典略中劉子平是薦備於「從事」,平原郡是青州從事管轄,而從事是一州的高級官員,無法讓劉備跨州當官,青州從事只能讓劉備當青州平原郡裡的高唐縣令,不會是冀州的安熹尉!

當時討伐張純的主帥是誰?是劉虞,也包含劉虞手下的公孫瓚!當時幽州牧劉虞帶著公孫瓚,在青州北部與冀州東部與張純、張舉作戰,劉備當上高唐令是為了討伐張純,嚴格來說,劉備這時可以說是劉虞的下屬,當然,也是公孫瓚的下屬!

更有趣的是平原郡兩個名字很像的人;或是同一個人?劉子平與劉平,都是平原郡人,一個推薦劉備給青州的從事,一個派刺客想殺劉備。而連刺客都仰慕到不願下手的劉備,為何會有人會輕賤劉備到想殺了他呢?

要知道,想殺一個人想到用雇刺客的方式去殺,輕視絕對無法構成動機的,必須要有利益衝突或是有仇才可能產生足夠的動機。

假設,大頭叔叔也只能說假設,劉子平跟劉平是同一人,【以三國志的記載,名字與其他野史產生誤差的情形很常見】,推薦給從事前非常欣賞劉備,可數年後劉備當了平原相,卻恨得想殺了他,實在令人好奇中間發生了什麼事!

3、討董後劉備在華北亂局中扮演的角色

董卓退往長安後,華北情勢相當複雜。大約情況如下圖,呂布是後來才插隊的先不提,當時華北主要的勢力分成兩派,袁紹跟曹操聯手抵抗公孫瓚、袁術與陶謙。若以初平四年劉虞被公孫瓚殺掉,併吞其勢力後來說,曹操和袁紹這個聯盟處於弱勢,陷入三大諸侯的包圍網中,情勢非常危急。

曹袁包圍網

劉備呢?他這時做了一個看似合理實則不合理的決定

劉備傳為賊所破,往奔中郎將公孫瓚其實高唐尉時期,劉備就能勉強算公孫瓚手下;而此時雖然公孫瓚與劉虞作戰,名義上仍是歸劉虞節制,為何三國志會特別寫劉備投奔公孫瓚呢?

因為討董是發生在獻帝初平元年到二年,劉虞死於初平四年,討董後劉虞還沒死。三國志這一句只是要告訴我們,討董後劉備沒有投靠討董前的真正長官劉虞,而是投靠公孫瓚。而當時劉虞親袁紹、曹操等,公孫瓚卻是敵人!這會不會才是平原郡的劉平輕賤劉備到想殺他的原因呢?沒有足夠證據,大頭叔叔只能猜測,不敢斷言。

而大頭叔叔請問大家,如果你是一個擁有全部幽州、半個冀州、半個青州及部分并州的大軍閥,貴為前將軍,你的大學同學又是當時死黨來投奔你,而且他又當過縣警局局長、當過副縣長、還在高唐縣長任內和你一起討伐過叛軍,文武履歷雙全,甚至討賊還頗有功勞,你會讓他擔任何種職位?

那公孫瓚讓劉備當何職位?非正式編制的別部司馬!後漢書百官志別部司馬,其兵多少各隨時宜還等有功才升為平原縣的縣令!一個縣長!最後才升為平原國國相,一個直轄市市長。公孫瓚有把劉備當兄弟嗎?

人家孫策讓周瑜當什麼?中護軍!掌管所有中央軍隊人事跟禁軍!一比就知道公孫瓚對劉備很普通,壓根沒把他當兄弟,不但有點測試意味,上面還壓著一個田楷,甚至可以說公孫瓚對劉備有戒心。可能是因為劉備跟過何進,照理應該是親袁紹與曹操的關係吧?

而且公孫瓚在討伐張純、張舉之後,一直忙著在併吞劉虞的幽州勢力,連討伐董卓都沒去參加!但劉備卻有去討董卓,更證明劉備並非屬公孫瓚一派。所以劉備投靠公孫瓚一事又有點不合理的味道在裡面。

這時候劉備還從公孫瓚這挖角了一位重要將領,趙雲;劉備的服部半藏。趙雲在劉備陣營中的角色很特別,大頭叔叔有空再特別寫一篇。

大頭叔叔要花時間分析提劉備與公孫瓚這一段的原因,是因為劉備接下來幾年的作為真的很特別。

袁紹攻公孫瓚,先主與田楷東屯齊。曹公征徐州,徐州牧陶謙遣使告急於田楷,楷與先主俱救之。時先主自有兵千餘人,及幽州烏丸雜胡騎,又略得飢民數千人。旣到,謙以丹楊兵四千益先主,先主遂去楷歸謙。謙表先主為豫州刺史,屯小沛。謙病篤,謂別駕麋笁曰:「非劉備不能安此州也。」謙死,笁率州人迎先主,先主未敢當。下邳陳登謂先主曰:「今漢室陵遲,海內傾覆,立功立事,在於今日。彼州殷富,戶口百萬,欲屈使君撫臨州事。」先主曰:「袁公路近在壽春,此君四世五公,海內所歸,君可以州與之。」登曰:「公路驕豪,非治亂之主。今欲為使君合步騎十萬,上可以匡主濟民,成五霸之業,下可以割地守境,書功於竹帛。若使君不見聽許,登亦未敢聽使君也。」北海相孔融謂先主曰:「袁公路豈憂國忘家者邪?冢中枯骨,何足介意。今日之事,百姓與能,天與不取,悔不可追。」先主遂領徐州。獻帝春秋曰:陳登等遣使詣袁紹曰:「天降灾沴,禍臻鄙州,州將殂殞,生民無主,恐懼姦雄一旦承隙,以貽盟主日昃之憂,輒共奉故平原相劉備府君以為宗主,永使百姓知有依歸。方今寇難縱橫,不遑釋甲,謹遣下吏奔告于執事。」紹荅曰:「劉玄德弘雅有信義,今徐州樂戴之,誠副所望也。」袁術來攻先主,先主拒之於盱眙、淮陰。

劉備在平原一帶,也就是跟著田楷在青州待了兩、三年後,曹操第二次大舉攻打徐州,田楷與劉備南下支援陶謙。陶謙大概是因曹操第一次攻徐州時元氣大傷急需人手,看到劉備來支援滿高興的,就增援劉備幾千人並派他到前線的小沛抵擋曹操。不過到底是真高興還是派劉備去當炮灰?這就不得而知了。此時的劉備在表面上的確已經是屬於公孫瓚、袁術、陶謙聯盟這邊的人了

而劉備也從公孫瓚手下跳槽到陶謙陣營,當然這可能是聯盟間的一個借將,不過卻可以看出公孫瓚對劉備的不重視。

這段最值得觀察的一個點:「謙以丹楊兵四千益先主」,劉備去救陶謙時,陶謙派了四千親兵丹陽兵與劉備合兵去對抗曹操,領兵的將領是誰?是曹豹!武帝紀:復征陶謙,拔五城,遂略地至東海。還過郯,謙將曹豹與劉備屯郯東,要太祖。這裡另外也讓人搞不清楚的是,劉備到底屯小沛還是屯郯東?三國志沒說清楚!而曹豹是單純相幫劉備還是監視劉備?就必須和後續發生的故事連起來看才能知道了。

而救援陶謙前還有發生一件事,平原國旁邊的北海國有黃巾殘黨作亂;當時的北海國相是孔融,算是當時少數獨立於兩大聯盟戰事之外的郡守。有次孔融被賊兵所圍,向鄰居劉備求救,孔融可是當時清流圈中的偶像級人物,劉備相當高興的就去幫孔融解圍,幫了孔融一個大忙。

但陶謙卻在劉備投奔的這一年病死了

陶謙傳興平元年,復東征,略定琅邪、東海諸縣。謙恐,欲走歸丹楊。會張邈叛迎呂布,太祖還擊布。是歲,謙病死

接下來的事情非常有趣了,當時徐州副州長之一(別駕)是糜竺,糜竺聲稱陶謙說過(不是遺書喔!)只有劉備能安定徐州,率人迎接劉備當徐州州長,劉備「不敢當」。三國志中的模糊筆法非常多,這也是大家常常被三國志誤導的原因,要知道史官敘述事情時,用字是極其精準的,但「非劉備不能安此州也。」這一句可以解釋的範圍很廣,並非只限於讓劉備當徐州之主!而此話為糜竺聲稱陶謙口述,更無第二人聽見,屬於死無對證的那一類,真實性有很大的疑問,所以三國志中才會用這麼模糊的句子來記錄此事。

而劉備回答的「未敢當」也很妙啊!未這個字很雙關,雖然是否定的意思,但也含有著未來未知的可能性啊!

然後陳登也勸劉備接受,劉備卻說可以請袁術來管理徐州啊!直到陳登與孔融都反對袁術接任,劉備才同意管理徐州。

而且陳登還特別派人向袁紹報告劉備當上徐州之主

獻帝春秋曰陳登等遣使詣袁紹曰:「天降灾沴,禍臻鄙州,州將殂殞,生民無主,恐懼姦雄一旦承隙,以貽盟主日昃之憂,輒共奉故平原相劉備府君以為宗主,永使百姓知有依歸。方今寇難縱橫,不遑釋甲,謹遣下吏奔告于執事。」紹荅曰:「劉玄德弘雅有信義,今徐州樂戴之,誠副所望也。

這件流水帳一般記載的事情,乍看之下似無不妥,其實若用外交博弈的角度來看,這是一件徐州城內的反陶派或親曹、袁派合謀的奪權事件。

首先,孔融有何身分管誰當徐州牧?孔融是青州治下北海國的國相(太守),此事本不該有孔融出現。不過以孔融的角度,南方的州長若是曾救過自己的劉備,只有好處沒有壞處!合理推斷孔融應該是奪權派特別請來說服劉備的。

而糜竺是徐州的大財閥,陶謙在趙昱之後聘其為別駕,聘請的原因不知道,有可能是為了維持徐州的勢力穩定;但陶謙也絕對是糜竺的麻煩

陶謙傳而謙背道任情:廣陵太守琅邪趙昱,徐方名士也,以忠直見疏;曹宏等,讒慝小人也,謙親任之。刑政失和,良善多被其害,由是漸亂。下邳闕宣自稱天子,謙初與合從寇鈔,後遂殺宣,并其衆

陶謙在徐州的治理其實並不好,不但與趙昱、王朗等名士疏遠,甚至更與土匪合夥幹起強盜!尤其是與宣闕同夥幹強盜一事,對糜竺這經商家族絕對是一個麻煩!

至於陳登,其父陳珪是沛國相;沛國是曹操的故鄉,而從後面陳登父子在呂布與曹操之間的表現來看,陳登父子與曹操關係應該頗深。

因此,上面的勸進秀,有極深的彼此互相試探意味。 當糜竺迎劉備當徐州之主時,劉備「未敢當」,不敢就任徐州之主。糜竺與劉備剛認識沒多久,劉備不知水的深淺當然不敢貿然答應。更何況糜竺口中的「遺命」沒人知道真假,無憑無據又死無對證。

但當陳登來勸劉備時,劉備開始有點興趣了,可是劉備不清楚陳登的立場,因此試探地問陳登為何不請袁術管理徐州?劉備為何不提袁紹,不提曹操,單提袁術呢?因為此時這是兩派不同的勢力,而陶謙這派除公孫瓚外只剩袁術了,所以劉備問這句就是在試探陳登的立場!而陳登清楚表明反袁術立場,還拉來孔融作陪,所以劉備一看馬上就答應了。其實上面那一封陳登給袁紹的信,說不定是陳登早就寄給袁紹,勸劉備的時侯還帶著袁紹的回信去呢!

且這時又加入一個新角色;呂布,在陶謙去世的前後,也就是曹操第二次東征徐州時,呂布加入華北這個戰場。這個時侯袁紹跟公孫瓚打得昏天暗地各有勝負,曹操被呂布偷襲陷入危機,這是曹、袁聯盟最接近滅亡的一次危機了。但劉備適時地當上徐州之主,不但不追擊曹操,還把矛頭一轉對付袁術,讓曹操無後顧之憂順利擊敗呂布

由劉備當上徐州牧後,徐州外交馬上180度大轉彎來看,劉備一反與袁術和公孫瓚聯盟的立場,馬上與袁術開戰,讓曹操能專心對付呂布、袁紹能專心對付公孫瓚!事實證明,劉備當上徐州之主一事,不但是糜竺與陳登這兩位的奪權事件,劉備在此間的角色也很有玄機。

劉備這一段時期的做為,有的人批評他也是個利益小人,或是反覆無常。其實,如果清楚他的政治背景,盧植垮台後劉備就跟何進派系很親近如此劉備當上徐州之主後外交上的突然轉變、甚至為何跳槽公孫瓚和陶謙,就都不難理解了。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三國 三國志 劉備
    全站熱搜

    大頭叔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