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與司馬懿的計謀縱橫,你來我往相當精采。也讓傳統戲曲多了許多有名橋段,如最受歡迎的「失空斬」,失街亭、空城計、斬馬謖,就是敘述三國演義中司馬懿跟諸葛亮的對決過程,相當膾炙人口。而在三國演義中,曹真卻活像個丑角龍套,每每出現都被孔明殺的大敗,直到司馬懿出現才扳回頹勢,頗有喜感。他常愛耍陰謀與司馬懿爭功,卻又屢屢被司馬懿輕鬆化解搶走功勞,最後還讓司馬懿造一封諸葛亮譏諷信給氣死!很有「既生懿,何生真」的感覺

可在三國歷史,也就是三國志記載裡面,情況恰恰相反。司馬懿不但拿孔明沒辦法,而且兩次真正與諸葛亮對壘,一次被打敗,一次捱到諸葛亮去世,表現更可說是畏諸葛亮如虎,真正率領魏軍有效擊退諸葛亮的卻是曹真與魏國五子之一張郃!

所以今天大頭叔叔要說一說真正孔明北伐的經過,這一章先針對魏國大將軍曹真,講諸葛亮的前三次北伐以及魏國本來要由曹真領軍大規模討伐蜀國的事情下一章再講後兩次與司馬懿相關的北伐,順便聊一下司馬懿對諸葛亮的那一次敗仗,害死張郃的過程。

   諸葛亮北伐路線.png

而開始之前,我們要先看一張地圖,了解諸葛亮的後勤補給路線與方法,再來看三國志的記載,才能了解諸葛亮的戰略。這樣我們才能在三國志及裴注的眾多相左史料中做正確分析。首先我們要知道的是諸葛亮北伐起點在勉縣,〈諸葛亮傳:遂行,屯于沔陽〉沔陽就是現在勉縣的古名,位於漢中的西方,在斜谷道與散關古道的中間,諸葛亮選在這個位置第一個目的就是可以監視這兩條入蜀通道。

第二個更重要的目的是補給!畢竟北伐路途遙遠糧草耗費甚巨,補給不能單靠漢中仍要靠成都朝廷的後勤支援,而從成都來的補給路線就是從金牛古道走陸運。再由沔陽進入漢中,諸葛亮把總部設在沔陽,糧食運來不用進漢中就可以直接北運支援北伐,節省不少時間;沔陽更是從漢中進入成都的門戶,所以諸葛亮想得很遠,已經把萬一漢中失守的下一步都考慮進去了。

接下來諸葛亮還運用東漢名將虞詡留下的一個漕運系統運糧,也就是西漢水系統。〈後漢書虞詡傳:詡乃自將吏士,案行川谷,自沮至下辯數十里中,皆燒石翦木,開漕船道〉沮縣就是現在的略陽,在沔陽的西北方。當初虞詡就是靠西漢水漕運糧食至涼州,因為益州出雍州時幾乎都是險峻山路要走棧道,運輸成本極高,用漕運便可省下相當龐大的運輸成本。而回頭看看諸葛亮的北伐,會發現一樣與西漢水密不可分!

糧食從成都陸路運來,在沮縣上船可直接運到祁山、天水,或在沮縣沿西漢水匯入嘉陵江出散關。所以諸葛亮的運輸從一開始就是陸路加水運,這就是所謂的木牛和流馬的由來,木牛就是升級版的陸路運輸工具;流馬就是升級版的漕運船。不然子午谷與斜谷太過險峻運輸不便,運輸成本高,若都走這兩路,以蜀國國力可能早就玩完了。

也因此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走斜谷時,就必須在五丈原一帶屯田,以解決補給問題。

所以說到諸葛丞相;當然,雖非像三國演義裡那樣神一般的存在,但也不能如一些三國志迷因陳壽三國志中一句「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就批評諸葛亮不懂軍事、不會打仗。

實際上諸葛亮北伐是頗成功的,而且出入魏境像走自家後院一般輕鬆,只可惜諸葛亮天時、地利、人和皆無,盡管面面俱到最後還是只能失敗。「地利之劣勢」就是「糧食運輸」,所以諸葛亮北伐的戰略,最大的重點就是圍繞在運糧問題上,也確實讓他費盡苦心。

而「人和劣勢」則來自雙方面,外有魏國曹真與張郃,他們面對諸葛亮的攻勢,應對頗有章法;內有馬謖跟李嚴,不聽調度或陰謀詭計,坐失兩次大好情勢。當然諸葛亮失敗主要還是「天時」,也就是「壽命」,五十四歲雖不算短命,可也能算是英年早逝,若再多給諸葛亮幾年,能否扭轉三國局面仍未可知。

接下來我們進入正題看看男主角,說到曹真其實跟大家印象中很不一樣,是曹操表現最好、官位最大的養子。三國志說曹真是曹族的後輩,〈但魏略說曹真本姓秦;跟我們上一篇的另一個養子秦朗同姓〉,父親早年因曹操而死因此曹操收養曹真,從小跟曹丕他們一起長大。曹操有很多養子而且大都很得曹操信任,這也是曹操可愛而特殊的地方,而曹真喜歡打獵,曾有一次打獵被老虎追,回頭一箭就把老虎射死了。所以曹操非常欣賞曹真的兇猛,就讓曹真率領「虎豹騎」。

曹真傳曹真字子丹,太祖族子也。太祖起兵,真父邵募徒衆,為州郡所殺。太祖哀真少孤,收養與諸子同,使與文帝共止。常獵,為虎所逐,顧射虎,應聲而倒。太祖壯其鷙勇,使將虎豹騎。

曹真表現也很不錯,除了討伐賊寇外,更曾跟隨曹洪及曹休在下辯打敗劉備的吳蘭等部隊。而在夏侯淵被黃忠殺死,張郃臨危授命成為魏國西方主帥時,曹操就派曹真去當督軍,輔助張郃。曹丕死時曹真、陳群、曹休、司馬懿四人同為託孤大臣。曹真更在曹叡繼位後成為魏國西方統帥,率領張郃等人抵抗諸葛亮!

曹真傳以偏將軍將兵擊劉備別將於下辯,破之,拜中堅將軍。

夏侯淵沒於陽平,太祖憂之。以真為征蜀護軍護軍負責軍隊人事在三國時還負責督軍任務

文帝曹丕傳帝疾篤,召中軍大將軍曹真、鎮軍大將軍陳羣、征東大將軍曹休、撫軍大將軍司馬宣王,並受遺詔輔嗣主。

西元227年,蜀國後主建興五年,也是魏國明帝太和一年,諸葛亮搞定益州南方叛亂又休養數年,見魏國新帝初立覺得時機成熟,所以寫了一篇感人的出師表給後主,經過一番準備在隔年西元228年出兵北伐。

諸葛亮放出風聲說要走斜谷道攻郿,而派趙雲執行疑兵走斜谷道,諸葛亮自己另率主力沿西漢水往北攻祁山,用的是聲東擊西的戰略。魏國方面就是由曹真率領主力由郿出兵攻擊趙雲〈當時魏國以為此乃蜀國主力〉,因為兵力懸殊,趙雲打不贏曹真只能被逼退兵到箕谷聚兵固守。

而此時北路諸葛亮進行頗為順利,因此雍州的天水、安南、安定三郡叛魏響應諸葛亮,一時魏國震動,魏明帝曹叡也不得不坐鎮長安,另外派出張郃去祁山迎戰諸葛亮。

可惜這時諸葛亮可能刻意要培養馬謖,讓馬謖當先鋒率大軍在前方,與張郃在街亭相遇,馬謖卻自作聰明違背諸葛亮調度,被張郃打的大敗,前方大軍建制被打亂四散而逃,諸葛亮只好把附近西縣千餘戶人口遷入漢中,而退兵。這裡並沒有司馬懿的事,因為此時司馬懿是守北荊州南豫州一帶,並無與諸葛亮對壘。而所謂的空城計,事實是諸葛亮把整個西縣搬空,實行堅壁清野的戰術,並無戲曲中諸葛亮在城牆上泡茶彈琴,還跟司馬懿深情對望的情節。

諸葛亮傳六年春,揚聲由斜谷道取郿,使趙雲、鄧芝為疑軍,據箕谷,魏大將軍曹真舉衆拒之。亮身率諸軍攻祁山,戎陣整齊,賞罰肅而號令明,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應亮,關中響震。魏明帝西鎮長安,命張郃拒亮,亮使馬謖督諸軍在前,與郃戰于街亭。謖違亮節度,舉動失宜,大為郃所破。亮拔西縣千餘家,還于漢中,

曹真傳諸葛亮圍祁山,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反應亮。帝遣真督諸軍軍郿,遣張郃擊亮將馬謖,大破之。兩傳記載相符,沒有任何疑義

王平傳建興六年,屬參軍馬謖先鋒。謖舍水上山,舉措煩擾,平連規諫謖,謖不能用,大敗於街亭。衆盡星散,惟平所領千人,鳴鼓自持,魏將張郃疑其伏兵,不往偪也。於是平徐徐收合諸營遺迸,率將士而還。王平傳這一段,講的就是馬謖被張郃擊敗的經過

 

 諸葛亮第一二次北伐路線  諸葛亮第一二次北伐路線

這裡穿插說一下「斬馬謖」的事;關於馬謖戰敗後的處置,三國志中有三種不同的記載,有馬謖逃亡、病死獄中以及被斬三種記載,這至今仍是一個無解的謎,若無新史料出現的情況下,目前仍沒有一個學者能找出確定的答案

諸葛亮傳戮謖以謝衆。 王平傳:丞相亮旣誅馬謖及將軍張休

向朗傳五年,隨亮漢中。朗素與馬謖善,謖逃亡,朗知情不舉,亮恨之,免官還成都。

馬良傳謖下獄物故,亮為之流涕。馬謖是馬良的弟弟,所以上面四個記載有三種不同的說法,當然逃亡可能在前,後來馬謖仍然被捕。可是到底是病死獄中還是被斬,就很難判斷了。

這次曹真下路、張郃上路兩路皆捷,的確讓諸葛亮元氣大傷,曹真更在孔明退兵後,把安定、天水、安南三郡叛亂平定而收復,而曹真判斷諸葛亮上下兩路皆敗,下次應該會打中路,所以曹真命令郝昭修築陳倉城,加強防守。

那年冬天果然諸葛亮出散關從中路來打陳倉,〈其實這次北伐應該只是為了配合東吳行動,該年東吳周魴詐降曹休,讓曹休吃了個敗仗,但應該是時間聯絡不便,諸葛亮出兵時東吳那邊戰事已經結束〉孔明圍了陳倉一陣子,魏明帝非常緊張把支援荊州的張郃叫回來,張郃輕鬆地請曹叡不要擔心,因為他判斷諸葛亮的糧草不夠,果然沒多久諸葛亮就糧盡退兵了。不過不知道魏國將領王雙是太興奮還是怎麼了?竟然率兵追擊孔明,被諸葛亮反擊而殺死。

曹真傳:安定民楊條等略吏民保月支城,真進軍圍之。條謂其衆曰:「大將軍自來,吾願早降耳。」遂自縛出。三郡皆平。這一段是講曹真平定南安、天水、安定三郡的經過。

曹真傳真以亮懲於祁山,後出必從陳倉,乃使將軍郝昭、王生守陳倉,治其城。明年春,亮果圍陳倉,已有備而不能克。

諸葛亮傳:冬,亮復出散關,圍陳倉,曹真拒之,亮糧盡而還。魏將王雙率騎追亮,亮與戰,破之,斬雙。

張郃傳諸葛亮復出,急攻陳倉,帝驛馬召郃到京都。帝自幸河南城,置酒送郃,遣南北軍士三萬及分遣武衞、虎賁使衞郃,因問郃曰:「遲將軍到,亮得無已得陳倉乎!」郃知亮縣軍無穀,不能乆攻,對曰:「比臣未到,亮已走矣;屈指計亮糧不至十日。」郃晨夜進至南鄭,亮退。這三段一方面可以看出糧食的確是諸葛亮的大問題,另一方面也可看出曹真與張郃面對諸葛亮時,的確應對有方。

曹休傳太和二年,帝為二道征吳,遣司馬宣王從漢水下,督休諸軍向尋陽。賊將偽降,休深入,戰不利,退還宿石亭。軍夜驚,士卒亂,棄甲兵輜重甚多。東吳戰事約在秋季,諸葛亮出兵陳倉是冬季,可能是沒連絡好所以行動沒配合到

西元229年,勉強算是第三次北伐,但實際上是諸葛亮要為下一次地大規模進軍做準備,肅清西漢水一帶的魏國威脅,派出陳式去收復漢中西北的武都跟陰平郡,魏國雍州刺史郭淮領軍要與陳式交戰,而此時諸葛亮領援軍抵達武都郡的建威,郭淮看諸葛亮來了,苗頭不對就馬上退兵,把二郡拱手送給諸葛亮

然後諸葛亮就在南鄭的左右兩側蓋了漢、樂二城,鞏固漢中的防守。

這時魏國曹真判斷情勢,認為魏國應該以攻為守,不能放任諸葛亮來去自如,魏明帝曹叡也覺得很有道理,因此魏國經過一番準備,在西元230年的秋天,命曹真從子午谷進軍、司馬懿從荊州由漢水而上夾擊南鄭,同時第三路疑兵在益州北部伺機而動。

諸葛亮因此暫緩北伐準備,駐紮在南鄭東方的赤坂以逸待勞,防守曹真跟司馬懿,又請李嚴來漢中坐鎮,共抵魏軍。但剛好大雨把進漢中的道路都沖壞,魏國朝廷又有多人認為此戰不妥,因此曹叡就下令停戰,全面退兵。

〈而這次魏國南征事件,有一件值得觀察的事就是子午谷,歷時一個多月的行軍雙方並無交戰,表示曹真走子午谷走了一個多月還沒出谷,即使當時大雨影響行軍速度,仍能看出子午谷的險峻難行;而魏略所記載,北伐時魏延建議從子午谷進軍十日便可到長安,由此看來是過分樂觀的估算!因此大頭叔叔不相信以魏延之能會做出如此建議。〉

而諸葛亮看魏國罷兵,決定繼續北伐部署,派魏延西入甘肅青海,一方面是肅清下次出祁山時左側的可能威脅,一方面應該是要聯絡羌人助戰。而郭淮得知就去阻截魏延,雙方在陽溪(應該是甘肅省中部)相遇,郭淮被魏延狠打了一頓,只好往北退兵。而這時曹真也開始重病。

諸葛亮傳:七年,亮遣陳戒攻武都、陰平。魏雍州刺史郭淮率衆欲擊戒,亮自出至建威,淮退還,遂平二郡。這一段在郭淮傳裡沒有記錄

後主傳:八年秋,魏使司馬懿由西城,張郃由子午,曹真由斜谷,斜,余奢反。欲攻漢中。丞相亮待之於城固、赤阪,大雨道絕,真等皆還。

曹真傳真以八月發長安,從子午道南入。司馬宣王泝漢水,當會南鄭。諸軍或從斜谷道,或從武威入。會大霖雨三十餘日,或棧道斷絕,詔真還軍。

魏明帝曹叡傳詔大司馬曹真、大將軍司馬宣王伐蜀。九月,大雨,伊、洛、河、漢水溢,詔真等班師。一般有人說這次魏國是三路伐蜀,主要是依據後主傳的記錄,不過曹真傳跟曹叡傳很明顯只有曹真與司馬懿兩路大軍,曹真傳中還提到斜谷道那一路只是或從斜谷道,甚至是從武威入蜀還不確定,應該不是疑兵就是支援部隊。再配合上諸葛亮是待於城固、赤阪,該地是子午谷與漢水上游交會處,因此我們很清楚可以知道,關於魏國進軍路線,曹真傳才是正確的

 

曹真伐蜀.png  

魏延傳八年,使延西入羌中,魏後將軍費瑤、雍州刺史郭淮與延戰于陽谿,延大破淮等,很有趣的是,這一段在郭淮傳裡也沒有記錄。郭淮跟魏書作者關係應該不錯

曹真從被曹操刻意培養開始,的確建功無數,而在諸葛亮前三次北伐也都表現的可圈可點,官至魏國武將體系最高的大司馬一職。從曹操到曹叡都把他當成親族對待,曹真對魏國的確也是鞠躬盡瘁,而在攻蜀作戰作罷之後,曹真一病不起,最終病死。魏國的對蜀大將就此殞落,也讓諸葛亮鬆了一口氣,進而開始第四次也是最戲劇化的一次北伐,這也是諸葛亮真正第一次與司馬懿的正式交鋒。〈下章待續

推薦閱讀:向韓信致敬的諸葛亮【再論諸葛亮北伐路線】

arrow
arrow

    大頭叔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