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馬超

一個在三國演義裡為蜀國五虎將,大名鼎鼎的猛者,曾殺得曹操割袍斷鬚,又在成都城外一句話嚇的劉璋腳軟投降,好不威風!也因此在各大三國電玩中,馬超的武力都是穩坐前三名寶座,武力設定值甚至比關老爺與虎癡大爺還高!那為何大頭叔叔要說他名不符實呢?我們一起從三國志的記載來仔細看看真實的馬超吧!

三國演義中,馬超起兵對抗曹操是因曹操殺馬騰,為報父仇而起兵,盡孝不盡忠啊!

事實上呢?看一下資治通鑑的記載:

建安十六年

馬超、韓遂、侯選、程銀、楊秋、李堪、張橫、梁興、成宜、馬玩等十部皆反,

建安十七年

夏,五月,癸未,誅衞尉馬騰,夷三族。

簡單說,馬超等人反曹操之後,曹操才把馬超老爸馬騰跟馬超的弟弟馬休馬鐵等三族都殺掉,所以馬超不但沒有盡孝,反倒是馬超兩次反叛曹操因而害死全家。

 

再說到馬超之勇

根據三國志等史料的記載,其實並沒有甚麼驚人的事蹟,而且有一段記載很有趣,

馬超傳:曹公與遂、超單馬會語,超負其多力,陰欲突前捉曹公,曹公左右將許褚瞋目眄之,超乃不敢動。

馬超等人跟曹操陣前密會,馬超想學春秋時曹沫抓齊桓公一樣抓曹操,可是看到虎癡大人許褚瞪著他,就不敢動了!

光這一點,KOEI電玩應該把馬超的武力扣十點才對,而殺的曹操割袍斷鬚也並無此事,最接近的一段記載,出自曹瞞傳,也就是三國史料中對曹操最不客氣的一部著作。

曹瞞傳曰:公將過河,前隊適渡,超等奄至,公猶坐胡牀不起。

張郃等見事急,共引公入船。河水急,北渡,流四五里,

超等騎追射之,矢下如雨。諸將見軍敗,不知公所在,皆惶懼,至見,乃悲喜,或流涕。

公大笑曰:「今日幾為小賊所困乎!」

這發生的過程是:曹操派遣徐晃從蒲阪津渡河,在河西立營誘敵,自己則從潼關北方渡河,卻被馬超等發現,河過到一半,馬超等人就追殺過來了。

然後張郃等人護曹操坐船逃跑,並沒有曹操被馬超追到把鬍鬚割了,把錦袍脫掉這等誇張情形,相反的曹操還一派悠閒,是被手下硬拉走的。

連曹瞞傳的記載都如此,應該是沒什麼好質疑的。

而在這之後,馬超還對曹操一點辦法也沒有,屢屢向曹操請求割地談和。曹操不答應,最後曹操離間馬超與韓遂的關係而擊敗馬超。

 

其實三國志中,馬超跟呂布很像,都像時下最流行的靠爸族,而無實際作為。

只是呂布靠的是義父;馬超靠的是親生父親,略有不同。上述馬超突襲過河中的曹操未果,不算戰勝,馬超唯一的勝績就是曹操與袁紹大戰時,袁紹方由郭援與高幹經略河東,使其從河東南下,但被馬騰派出馬超打敗,郭援被斬首。

而且馬超傳還明白的指出郭援是被龐德斬首的。

馬超傳 : 騰遣超隨繇討郭援、高幹於平陽,超將龐德親斬援首。

 說到這邊,先不說馬超勇不勇了,因為陳壽在馬超傳中記錄馬超唯一勝利時還不忘要酸一下馬超。

上面的記載好像是說,不是馬超利害喔,利害的是龐德!

 

所以我們現在要來看看三國當代人對馬超的看法與觀感,先看一下兩位蜀國人的看法,

一個是陳壽在關張馬黃趙傳最後的評語,一個是蜀國人楊戲寫的季漢輔臣贊中「贊馬孟起」。

陳壽評曰 : 馬超阻戎負勇,以覆其族,惜哉!能因窮致泰,不猶愈乎!

楊戲 : 驃騎奮起,連橫合從,首事三秦,保據河、潼。宗計於朝,或異或同,敵以乘舋,家破軍亡。乖道反德,託鳳攀龍。--贊馬孟起

這兩位對馬超的看法何其相似!

我來翻譯一下這兩段評論,三國志難讀的其中一個原因是陳壽用詞很冷僻,不容易翻譯,一翻錯意思就差十萬八千里。

馬超阻戎負勇,

這一句的重點在「阻」,很多人翻譯成阻擋,這是錯的!

馬超並沒有阻擋過羌族(戎)的入侵,相反的,馬超有一半的羌人血統,加上馬騰早年與羌族混居,因此馬超在羌族裡很吃的開,而「阻」此字,左傳中有用來當作「依仗」的意思,而「負」也有「憑藉」之意,阻跟負應該是對仗同義字。

所以這一句必須翻譯成 :馬超憑藉著羌族軍隊跟自己的武勇,

以覆其族,惜哉!

這一句翻譯沒有難度 :使得整個家族覆滅,真是令人惋惜!

能因窮致泰,不猶愈乎!

這一句重點是「愈」,孟子中,「愈」有當做病情好轉之意,所以這一句的翻譯應該是:能夠從走投無路而轉為安穩,不就像是大病初癒一樣嗎?

好,我們做個整理:

陳壽評曰:馬超阻戎負勇,以覆其族,惜哉!能因窮致泰,不猶愈乎!

陳壽評論馬超:馬超這個人憑藉著羌族軍隊與匹夫之勇,導致整個家族覆滅,令人惋惜!而能從走投無路轉為安穩,不就像是生病被治癒一般嗎?

 

而楊戲更不是在贊馬孟起,跟本是在酸馬超!

驃騎奮起,連橫合從,首事三秦,保據河、潼。宗計於朝,或異或同,敵以乘舋,家破軍亡。

驃騎兩字是馬超最後的官位;驃騎將軍,這一段大概就是在說馬超憑著羌人軍隊在涼州起事,對漢朝廷一下投降一反叛,讓曹操有可乘之機,搞的家也破軍隊也亡了,

乖道反德,託鳳攀龍。

最後這兩句更不客氣,說馬超離經叛道,攀龍附鳳!

所以這兩位蜀國人對馬超的評價很類似,大概是說馬超靠著羌族軍隊亂搞,害死全家。

因為投靠劉備而鯉魚躍龍門飛黃騰達,有人說這兩位對馬超是先貶後揚,但大頭叔叔怎麼看,他們兩個根本是全程在罵馬超!

 

那其他當代人的評價呢?

楊阜:「馬超背父叛君,虐殺州將,豈獨阜之憂責,一州士大夫皆蒙其恥。」

楊阜是魏國(當時還是漢朝)在涼州的官員,馬超原本的官位也是曹操親自封的,卻反反覆覆害死馬騰,所以他批評馬超背父叛君,大家都替他感到羞恥!

孫盛(晉朝人):「是以周、鄭交惡,漢高請羹,隗囂捐子,馬超背父,其為酷忍如此之極也。」

孫盛的年代離三國時代不遠,是晉朝人,他的看法跟楊阜類似。

典略記載 :  超復敗於隴上。後奔漢中,張魯以為都講祭酒,欲妻之以女,或諫魯曰:「有人若此不愛其親,焉能愛人?」

典略記載是張魯部下的看法,張魯部下這一句諫言,跟管仲諫齊桓公不要重用易牙的話幾乎一模一樣啊!

「易牙曾經因為齊桓公說沒吃過嬰兒肉,就把自己的兒子煮了給齊桓公吃,後來齊桓公要重用易牙,管仲就跟齊桓公說:人之情非不愛其子也,其子之忍,又將何愛於君!)

這句批評實在很重,讓馬超一刀斃命,也因此張魯不重用馬超,讓馬超只能投奔劉備!

綜合來看,馬超給三國當代人的看法,脫不了殘忍無義的印象!

 

而這時的馬超的確衰到谷底了!

典略曰 : 正旦,种上壽於超,超搥胷吐血曰:「闔門百口,一旦同命,今二人相賀邪?」後數從魯求兵,欲北取涼州,魯遣往,無利。又魯將楊白等欲害其能,超遂從武都逃入氐中,轉奔往蜀。是歲建安十九年也。

种是馬超小妾的弟弟,去漢中(當時張魯的居城)跟馬超拜壽時,馬超還悲情的說:全家都死光了,我們兩人還過什麼生日啊!非常蒼涼的一句感嘆,真有一種英雄末路的感覺,而張魯的屬下楊柏又要害馬超,所以馬超是「逃」到蜀國,這時馬超身邊已經沒有軍隊了。

不過,馬超在當時的確有不小的影響力,畢竟當時羌族部隊一直都是東漢末最可怕的部隊之一,能夠號召羌族部隊的馬超自然會頗有威嚇力,這由他投靠劉備後收服劉璋的過程可略知一二。

馬超傳 : 先主遣人迎超,超將兵徑到城下。城中震怖,璋即稽首,

典略曰:備聞超至,喜曰:「我得益州矣。」乃使人止超,而潛以兵資之。超到,令引軍屯城北,超至未一旬而成都潰。

這兩段綜合起來看,馬超投靠劉備時,劉備先叫馬超等等,然後派一些兵給馬超,才叫馬超屯兵在成都城北,成都城裡的人看到馬超,以為馬超帶來羌族兵,馬上嚇到腿軟,不到十五天就投降了!

也因此功勞,劉備收服益州後馬上拜馬超為平西將軍,自封漢中王後,更將馬超與關羽張飛並列,封為左將軍;

劉備稱帝後,馬超更是升到第二大的將軍位,驃騎將軍,幾乎可說是當時蜀國官位數一數二之人。

不過令人玩味的是,馬超的職位是涼州牧,涼洲當時是魏國領地,所以馬超的職位是虛銜,也就是投靠劉備後的馬超並無實權。

而且自從成都城外嚇的劉璋軟腿之後,馬超在劉備陣營中無再帶過任何一次兵,包括漢中之戰到對東吳的全面大戰,馬超都沒有出現。也就是說,劉備只把馬超供著當一尊神像,但絕不用他!

我本來不知道是劉備對馬超有戒心,如同劉備不信任呂布一般;還是劉備先將寶劍藏在鞘裡,等日後出兵長安時,再拿出這個涼州神主牌來用?不過如果把諸葛亮給關羽的那封信合在一起看,就能看出一點端倪了。

羽聞馬超來降,舊非故人,羽書與諸葛亮,問超人才可誰比類。亮知羽護前,乃荅之曰:「孟起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傑,黥、彭之徒,當與益德並驅爭先,猶未及髯之絕倫逸羣也。」羽美鬚髯,故亮謂之髯。羽省書大恱,以示賔客。

這封信內容,乍看之下並無不妥,甚至對馬超也頗有稱讚,可是仔細一想,劉邦手下勇猛之士何其多?為何把馬超比作黥布跟彭越呢?

黥布和彭越有何不妥?其實他們兩個雖然都是漢朝開國的功臣,但有幾個共通點:

1.都是強盜出身。

2.當代評價都是殘忍無義且重利之輩。

3.最後都反叛漢朝被討伐身亡。

這樣一想,有趣了吧!

說明諸葛亮其實也認為馬超早年行為與強盜無異,而且對馬超頗有戒心,再跟上面劉備對馬超的安排連在一起,我想,劉備也對馬超有戒心是沒有疑問的,劉備跟諸葛亮這兩位蜀國最重要的人物對馬超看法如此,也難怪陳壽跟楊戲批馬超如此不客氣了。

所以三國志史料裡的馬超,跟演義與戲曲中的形象差異頗大,也跟我們一般傳統的認知非常不一樣,所以大頭叔叔認為馬超的的確確是三國中名過其實的人物之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頭叔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