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中有幾大爭議的謎團,其中之一就是魏延與諸葛亮的關係。

魏延,劉備荊州時期加入的一個士兵,由基層一路當上了劉備兩大軍區司令之一。

諸葛亮,在荊州擁有廣大人脈的名士,最後成為劉備託孤的首席重臣,後主的丞相。

所以他們倆算是差不多時間進入劉備陣營,在劉禪時代北伐也一直合作,到諸葛亮去世。通常如此長時間合作的國家重臣,不是死對頭就是非常親密的夥伴;那諸葛亮與魏延是哪一種關係呢?

又為何有些人會認為魏延與諸葛亮的關係不好呢?

主要當然還是三國演義小說虛構情節的誤導,但卻仍很多人抓著三國志與裴注魏略的一段記載,硬是往三國演義的情節去引申!甚至說魏延建議諸葛亮暗度陳倉?

魏延傳:延每隨亮出,輙欲請兵萬人,與亮異道會于潼關,如韓信故事,亮制而不許。延常謂亮為怯,歎恨己才用之不盡。

魏略曰:夏侯楙為安西將軍,鎮長安,亮於南鄭與羣下計議,延曰:「聞夏侯楙少,主壻也,怯而無謀。今假延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楙聞延奄至,必乘船逃走。

首先,大頭叔叔疑惑的是,就這兩段記載,怎麼會有人能把他解讀成魏延建議諸葛亮暗度陳倉呢?

韓信出兵圖.jpg

史記高祖本紀:八月,漢王用韓信之計,從故道還,韓信暗度陳倉,走的是嘉陵江通散關,也就是所謂的陳倉故道。

其實,韓信以外,其餘劉邦諸將進關中的路線就是西漢水!

史記高祖本紀:而遣諸將略定隴西、北地、上郡。你說劉邦是出兵祁山也行啊!

所以我們首先可以知道,子午谷之計跟暗度陳倉一點關係也沒有。

如果看過大頭叔叔其他北伐的文章,應該很清楚,諸葛亮北伐也是走過陳倉的,路線與韓信暗度陳倉一模一樣!沒讀過的同學可看一下此篇【諸葛丞相北伐如何運糧?

很明顯,是因為那些人誤會了三國志裡「如韓信故事」這一句的意思!

韓信故事難道只有暗度陳倉一條嗎?所以我們從前後記載可以很清楚知道,這句其實指的是韓信與劉邦兩路作戰,最後會師垓下的故事。

至於諸葛亮有無讓魏延分兵獨立發展,與魏延關係如何?不是今天的主題,先撂下不談。

而魏略那一段魏延建議子午谷突襲更是無稽之談,夏侯楙一個假節的大員,又是夏侯惇之子;戰打得不好大頭叔叔可以接受,會直接逃跑大頭叔叔可不信。

一次對仗都沒有過的對手,魏延能說得如此武斷,這段故事編的就有點過頭了!更何況當時郭淮還是雍州刺史呢!不用顧慮他嗎?

因此大頭叔叔一點都不認為魏延曾經建議過突襲戰,更別說是建議暗度陳倉了!

而子午谷的計策根本談不上是計策,太多人把此記載戰略地位抬的太高了!

此一計策的成功前提完全建立在夏侯楙必定棄城逃跑之上,

綜觀三國志本文與裴注相關史料,要如何能斷定夏侯楙「必定」棄城呢?

許多人說夏侯楙不會打仗,因為魏略一句「楙性無武略,而好治生。」可是無武略跟必定棄城之間有多大的差距,各位看官應該很清楚吧!

但除此之外,夏侯楙不會棄城的理由更多!尤其依三國志記載來看,敗仗最多就是降職或遭貶;但棄城或違反軍令可是要被斬的!

再說古代的戰爭,若主將是懦弱膽怯之人,不是守城就是投降,三國志中還沒有看過棄城而逃的守將!

您只要從後漢書到三國志中能找出一個棄城而逃的守將,大頭叔叔就請您吃雞排 XD

而且魏略的記載是「楙聞延奄至,必乘船逃走。」還指定夏侯楙要坐船逃,連騎馬逃都不行,如果魏延是如此武斷的武將,劉備會讓他當漢中太守?

所以此段記載破綻太多,能支持它可信度的佐證又沒有,很像是為了黑夏侯楙而寫的,認為此記載是奇策,大頭叔叔是非常不以為然的。

拜託,別再用這段記載來汙辱魏延的智商了啊!

 

arrow
arrow

    大頭叔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